《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一年来刊发论文反响情况汇总
(2011年5月—2012年6月)
一、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转载的部分论文目录
1、残缺而完美的世界
——史铁生作品中人物生存图景作者:张建波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责编:孙昕光
2、历史地辩证地评价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
——兼与李伟、曾昭禹先生商榷作者:高继文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责编:寇金玲
——答普列汉诺夫对列宁革命理论的责难作者:包毅/田启波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责编:寇金玲
4、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作者:吴仁英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转载于《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09期
责编:时晓红
5、基因科学与文学艺术作者:杨守森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转载于《文艺理论》,2011年11期
责编:李宗刚
6、四大文化思潮与现代中国文学关系辨析作者:朱德发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转载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1年12期。
责编:李宗刚
7、迷茫与困惑:胡绳学术中期面临的思想困境作者:朱洪强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转载于《历史学》,2011年12期。
责编:寇金玲
8、19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作者:吕周聚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转载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1期。
责编:孙昕光
9、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及其策略作者:张智华,解春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转载于《新闻与传播》,2012年4期。
责编:寇金玲
10、中国传统文化链接中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作者:周波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转载于《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1期。
责编:孙昕光
11、融通·再造·升华——林非散文的精神向度,作者:王兆胜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转载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4期。
责编:李宗刚
12、道德教育中制度供给过剩及其补救路径,作者:冯永刚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第1期。
转载于《思想政治教育》,2012年6期。
责编:时晓红
13、“忠义”符号: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岳祀典,作者:田海林,李俊领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第1期。
转载于《中国近代史》,2012年6期。
责编:时晓红
14、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作者:柳建辉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第1期。
转载于《中国共产党》,2012年第5期。
责编:寇金玲
15、当下中国电影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问题和对策,作者:何群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第1期。
转载于《文化创意产业》,2012年第3期。
责编:李宗刚
16、晚清与“五四”小说变革同异论,作者:季桂起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第2期。
转载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8期。
责编:李宗刚
二、《新华文摘》等期刊转载情况
1、残缺而完美的世界
——史铁生作品中人物生存图景作者:张建波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新华文摘》2011年第17期论点摘要。
责编:孙昕光
2、列宁关于先进性思想的论述作者:刘志明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12年第4期论点摘要。
责编:寇金玲
3、“城中村”治理的困局及其跨越作者:赵秀玲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红旗文摘》2011年第6期论点摘要。
责编:寇金玲
4、现代性语境下成长的迷梦、幻灭与神话——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叙事类型论,作者:顾广梅
原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12年第14期论点摘要。
责编:孙昕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