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期
拓展和深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严家炎(1933—),男,上海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创新的点、线、面、体
黄修己(1935—),男,福建福州人,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现代文学是最佳学科名称
冯光廉(1934—),男,河南平舆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
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朱德发(1935—),男,山东蓬莱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多重文化身份
刘建军(1963—),男,山东博兴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本向度
万光侠(1965—),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劳动者的解放之路
——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张辉(1971—),男,江苏沭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转换
马永庆(1957—),男,山东胶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文学批评的荣辱观核心价值取向的构建
张利群(1952—),男,湖北罗田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神性信仰与当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
——以北村为例
王洪岳(1963—),男,山东济阳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
通识教育视域内的德育功能
蒋晓侠(1979—),女,安徽淮北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松林(1953—),男,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过程中的心理治疗
小约翰·柯布(1925—),男,美国人,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过程哲学家,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第三代传人。主要从事过程哲学, 后现代文化和可持续经济的研究与应用。武云鹏(1986—),男,山东宁津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高峰强(1966—),男,山东临朐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学生创业力心理教育机制探索
车丽萍(1971- ),女,河北高阳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论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政策及其影响(1970-1974)
刘合波(1973—),男,山东新泰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博士。
中国各省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姜彤彤(1978—),女,山东蒙阴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股指衍生品市场持续创新的实证研究
——来自韩国Kospi200股指市场的证据
魏洁(1977—),女,山东聊城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
论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的“审美透视”特征
史洁(1971—),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从“仁”字形体看孔子“仁”之内涵
许芃(1979—),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讲师,博士。
山东师范大学科研论文全景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情报分析组集体撰写。
2013年第2期
以社会有机体理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商志晓(1959—),男,山东莒县人,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实践特色
高继文(1964—),男,山东莘县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赵纪梅(1978— ),女,山东五莲人,潍坊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博士。
鲁迅早年对科学僭越的“时代病”之预感
温儒敏(1946—),男,广东紫金人,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论《废都》《白鹿原》性叙述中的性别政治
刘传霞(1965—),女,山东牟平人,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
新历史主义的立场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深层原因探析
李钧(1969—),男,山东齐河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
中国新文学史论纲(上)
施龙(1979—),男,安徽明光人,扬州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中国新文学史论纲(下)
傅元峰(1972—),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忧喜是心火荣枯是眼尘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解分析
韩立新(1966—),男,河北曲周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帝国法与近代早期德国的宗教关系(1517—1648)
高宗一(1974—),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试论中国古代王朝宗室的构造特征
刘军(1979—),男,辽宁抚顺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教育哲学的存在方式
刘庆昌(1965—),男,山西河津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道德教育理论框架的自由主义:前景与问题
德怀特·鲍伊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翻译:贾磊,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校订:于天龙,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莒文化源远流长
尹盛平(1940—),男,山东乳山人,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
从莒地出土两周十四国金文看莒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孙敬明(1952—),男,山东潍坊人,山东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山东大学兼职教授。
大汶口陶罍文字及其相关问题
蔡运章(1942—),男,河南洛阳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
我国政府网络沟通的问题与对策
李秀忠(1956—),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戴维森的融贯论与麦克道尔的评估
王增福(1982—),男,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博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
系统科学方法视域下的钢琴演奏理论
王海波(1964—),女,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3年第3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真谛
包心鉴(1949—),男,江苏淮阴人,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
20世纪初至20年代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
高楠(1949—),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挚友到对手
——对胡适与梅光迪“文学革命”争论的再评价
刘克敌(1956—),男,山东泰安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
网络小说与当代文化转型
周志雄(1973—),男,湖北黄冈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清代曲阜孔氏圣裔女诗人论略
石玲(1961—),女,山东平度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个体记忆与文化生产:柳宗元的南方生活
——以诗文为中心的考察
刘顺(1978—),男,安徽定远人,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人类攻击的跨学科研究趋势
陈光辉(1982—),男,山东昌邑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博士;张文新(1962—),男,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我与他人品牌决策的信息加工过程
朱小麟(1967—),男,上海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
官义合作,委托救灾
——1917年京直水灾救济方式探析
王林(1966—),男,河南正阳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
明清时期苏北地区慈善机构考略
胡梦飞(1985—),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和谐假说
——关于和谐何以可能的18个构想
刘长明(1963—),男,山东昌乐人,山东财经大学和谐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吴奎彬(1961—),男,山东菏泽人,中共菏泽市委党校教授。
回归哲学式的科学之路
——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视野的阐释
张建琴(1983—),女,山东济南人,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董国安(1958—),男,黑龙江汤原人,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官与法院的产出效率:问题与对策
——基于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
宁静波(1981—),女,山东蓬莱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
古文字研究与古典文献阅读
张金霞(1963—),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博士。
试论先秦汉语同义词的共时类型和历史层次
——以《国语》同义词为例
陈长书(1977—),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论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徐稳(1970—),女,山东郓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3年第4期
关于语文工具论的思考
顾之川(1958—),男,河南商水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
“国民性”一词在中国
李冬木(1959—),男,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教授。
“国民性”一词在日本
李冬木(1959—),男,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教授。
赵树理大众文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历史命运
王先霈(1939—),男,江西九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文月刊》(1940-1949)目录辑校
李宗刚(1963—),男,山东滨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夏中义的文献—发生学方法初探
周兴华(1960—),女,河南汝南人,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唐代度量衡赋与唐前咏物赋“移德”笔法初探
武怀军(1970—),男,甘肃庆阳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培(1968—),男,山西应县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的利益观及其对深化改革的启示
王盛辉(1981—),男,山东聊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博士。
“新县制”体系下失学民众补习教育研究
黄昊(1985—),男,山东济南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20世纪美国区域高等教育管理结构的变迁
田山俊(1964—),男,山东聊城人,内蒙古大学中国地方大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何振海(1978—),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英语阅读水平对文本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
高华(1970—),女,湖南永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
不同工作记忆负荷对形状干扰子注意捕获的影响
张斌(1983—),男,江西东乡人,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博士。
主体·媒体·客体
——危机传播要素解析
常庆(1966—),男,山东烟台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物价、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需求
李贵茜(1981—),女,山东聊城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
《阎瑞生》:从社会新闻到电影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拍摄始末探究
张新英(1979—),女,山东高密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博士。
社会资本理论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
李华香(1982—),女,山东滨州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博士。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思想与心理的思辨
神彦飞(1965—),男,山东苍山人,山东大学《高校辅导员》编辑部副主编,副教授,博士;通讯作者:赵健(1977- ),男,山东临沂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2013年第5期
王蒙小说的哲学、数学与形式
杨义(1946—),男,广东电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讲座教授。
王蒙的意义与文学史的立场
冷川(1978—),男,山东济南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蒙小说的叙事伦理
——以王蒙的创作谈为中心
龙其林(1981—),男,湖南祁东人,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博士后。
抒情与集体主义叙事的乌托邦
——从小说《青春万岁》谈到其电影改编
李冰雁(1986—),女,广东惠州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民国初年“黑幕小说”的渊源流变与想象空间
郝庆军(1968—),男,山东肥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试论汉晋子书之兼容趋向
王琳(1952—),男,内蒙古包头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摛词清真与儒家精神的贯通
——孔传铎文学创作论略
车振华(1979—),男,山东沂南人,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放着+NP+不+VP”构式研究
刘静敏(1962—),女,山东招远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重大历史事件对列宁思想发展演变的影响
李述森(1963—),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
论幸福作为道德教育的目的
——关于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道德哲学的争论与辨析
薛晓阳(1958—),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德育所兼职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英美在印度非殖民化问题上的矛盾与斗争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印度非殖民化政策研究
李艳娜(1981—),女,山东东明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博士。
英俄相争与荣赫鹏兵侵拉萨
梁忠翠(1983—),女,山东菏泽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北宋“守内虚外”国策的再认识
纪雪娟(1988—),女,山东邹平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对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法治化水平的思考
王作全(1957—),男,青海祁连人,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
美国反洗钱刑事立法变迁研究
李云飞(1979—),男,黑龙江兰西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旨主义宪法解释方法的中国意义
张宇飞(1979—),男,山东济南人,山东省政府研究室研究人员,博士。
论山东新世纪电视剧的宏大叙事策略
房伟(1976—),男,山东东营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3年第6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范式的若干问题
逄增玉(1957—),男,吉林通化人,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规范偏离与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生成
赵奎英(1969—),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老舍的《茶馆》与布莱希特戏剧观
杨迎平(1953—),女,湖北孝感人,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论文学的多重特质与多元属性
周波(1952—),男,山东枣庄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英宗、宋神宗朝翰林学士与治平、熙丰诗坛
——以王安石为中心
陈元锋(1955—),男,山东招远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论
周向军(1952—),男,山东栖霞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杨勇民(1969—),男,山东沂南人,山东医学专科学校社会科学教学部副教授,博士。
中国传统美学“意境”之“意义域”开放性构成及其学理渊源
李天道(1951—),男,四川彭州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问题与出路:当代审美文化研究20年
李红春(1975—),男,山东德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选择与自我调整调查研究
周海银(1967—),女,山东菏泽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教师职业理想及其教育
张西方(1963—),男,河南汝州人,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及启示
孙琪(1986—),女,陕西铜川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美国新品格教育对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朱海龙(1977—),男,新疆塔城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讲师,博士研究生。
情绪调节:社会共享情绪影响社会行动的缓冲机制
孙俊才(1975—),女,山东微山人,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卢家楣(1948—),男,浙江宁波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君(1965—),女,辽宁大连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吉峰(1965—)女,山东济宁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博士。
法官豁免权的存在空间及其限度
——基于两大法系的比较视角
郭宁(1985—),女,山东莱芜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汉语学语前全聋儿童形声字正字法意识及其发展研究
贺荟中(1972—),女,山西山阴人,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副教授,博士。
论隐语与相关术语的关系与区分
邵燕梅(1968—),女,山东郯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儿童电视素养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志光(1983—),男,山东淄博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谢永飞(1979— ),女,江西兴国人,南昌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