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当前位置: 首页>>作者简介>>正文

2012年第1-6期作者简介

来源: 文科学报 作者: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5日 15:26


 

2012年第1


从文化重心到人文圣地

          ——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历史地位的演变

王志民(1949—),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

        ──兼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柳建辉(1958—)男,山东昌邑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王家平(1965—),男,浙江庆元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现代性语境下成长的迷梦、幻灭与神话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叙事类型论

顾广梅(1973), , 山东济南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秦兆阳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对一桩历史公案的再认识

韩彬(1979—),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孔乙己的金钱、身体与身份

任湘云(1969),男,重庆市人,四川警察学院教授,博士。


 

自我迷失传统回到事物本身

        ——本雅明“大众文化”研究的革命性

朱宁嘉(1964—),女,浙江宁波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博士。


 

谈汉语单复句学说“源” “流”的方枘圆凿关系长期存在

       ——兼说汉语现代语法学史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及其原因

孙良明(1927—),男,河南安阳人,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的思想

李爱华(1953—),男,山东聊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理论创新的哲学阐释

鲁成波(1965—)女,山东莱阳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忠义”符号:论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关岳祀典

田海林(1962—),男,河南内黄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李俊领(1978— ),男,山东金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博士。


 

威廉·亨利·西沃德与“特伦特号”事件

王静(1964—),女,山东蓬莱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


 

放慢经济增速是现阶段历史的客观规定性

汤安中(1928—),男,浙江温州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世界城市建设的比较与反思

      ——基于北京与上海的创新能力的分析

李华香(1982—),女,山东滨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当下中国电影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问题和对策

何群(1966—),女,湖北孝感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


 

大众心理学社会建构论的CIAO模型及其批判

黄家裕(1974—),男,广西南宁人,浙江大学“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讲师,博士。


 

义务教育质量感知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山东省12市地义务教育质量的调查

李志峰(1980—),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张茂聪(1968—),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道德教育中制度供给过剩及其补救路径

冯永刚(1977—),男,内蒙古察右中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近年来中国喜剧电影的小品化现象及反思

贺彩虹(1976—),女,山东阳谷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博士。


 

2012年第2


清小说与泰山文化

杜贵晨(1950—),男,山东宁阳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叱咤多风雨,道义荷铁肩

石仲泉(1938—),男,湖北红安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晚清与“五四”小说变革同异论

季桂起(1957—),男,河北南皮人,德州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


 

中国的小说(1941

1.胡适(18911962),男,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2.张扬(1977—),男,山东枣庄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由《小说季报》看民国初年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嬗变

鲁毅(1983—),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郑春(1963—),男,广东梅县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批评依恃一种怎样的“话语生长点”?

      ——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研究兼谈批评倾向性问题

孙桂荣(1972—)女,山东高青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围城》本事“夺胎换骨”考略

刘洪强(1974—),男,山东新泰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韩国现代用汉字字表及其存在的问题

王平(1958— )女,山东诸城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论契诃夫对知识分子的文化批判与文化救赎

张中锋(1964—),男,山东夏津人,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区域交通系统的发展演进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影响与优化研究

来逢波(1975—),男,山东莒县人,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交通学院副教授。任建兰(1954—),女,山东莱州人,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效生态经济与低碳能力建设的耦合作用机制研究

包玉香(1972),女,山东蓬莱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绿色营销

        ——国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仇立(1979—),男,天津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讲师,博士研究生。


 

清季民间儒家学派对客观唯心认识论的坚持与发展

——以太谷学派为例

朱季康(1979—),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救灾资金来源与筹募之考察

       ——以1927-1937年河南省为例

武艳敏(1973),,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周代的“施舍”现象及其体现的施政理念考察

李金玉(1968—),男,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


 

不同性质情绪唤醒对成人心理理论的影响

丁芳(1971—),女,山东泰安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山东现代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演变的特点及启示

张玉玲(1962—),女,山东福山人,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刘德军(1950—),男,山东荣成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教授。


为列宁辩护

       ——答“西方列宁学”对列宁意识形态理论的责难

包毅(1980—),男,湖南郴州人,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谷歌开放性电子书商业模式及其创新性分析

安小兰(1966—),女,陕西西安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


 

汉语口语审美范畴论析

姜燕(1968) 女,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2年第3


“大系”与中国“新文学”本位观的确立

周海波(1958—),男,山东昌乐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个问题

李君如(1947—),男,浙江鄞县人,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当代大众文化特质与建设策略的思考

王寰鹏(1965— ),男,山东安丘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


 

去批评化:对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贺仲明(1966—),男,湖南衡东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俗语”到“国语”

   ——清末民初白话语言观念及其流变

胡全章(1969—),男,河南鹿邑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邵洵美的经济生活与文学选择

卢军(1970—),女,山东莱芜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2011年鲁迅思想研究中的几个热点

崔云伟(1974—),男,山东邹平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增人(1942—),男,山东潍坊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


 

悬疑幕布后的隐秘与神奇

——麦家小说特色评析

张建波(1971—),男,山东淄博人,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博士。


 

诂经精舍诗人群论

刘靖渊(196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论志贺直哉文学创作中的“审父”意识

崔颖(1977—),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分级测试设计与实施

罗莲(197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博士。


 

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政府责任

赵昌木(1962—),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心理控制源民族、地域差异的意义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郭庆科(1969—),男,山东菏泽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不同数感水平儿童的数学估计:锚定方式的影响

司继伟(1974—),男,山东阳谷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


 

试论宋代令史的选拔和迁转

李志刚(1984—),男,河南信阳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文才(1969—),男,江苏东海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


 

试论明清大运河上的行船次序

李德楠(1975—),男,山东临沂人,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博士。


数字艺术公共安全机制引论

马立新(1966—),男,山东章丘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


 

以文化产业化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思考

曲慧敏(1974—),女,山东莱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


基于均衡阶层话语权的社会稳定分析

汝绪华(1976—),男,山东济南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义利之辩与科学发展

吴圣正(1967—),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


 

论人的超越性本质

韩云忠(1976—),男,山东滨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证实抑或证伪?

          ——经验科学证实的困难与证伪的局限

张磊(1964—),女,山东聊城人,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艺海弄潮儿与革命旁观者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上海京剧文化生态及其原因初探

房默(1982—),男,山东临朐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2年第4


中国新文学之源

             ——重解胡适的民间文学观

朱德发(1935),男,山东蓬莱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的创造与休闲

夏之放(1939—),男,河北临西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永不陨落的文学星辰

       ——萧红文学创作综论

季红真(1955—),女,浙江丽水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关键词写作”现象

黄擎(1975—),女,浙江义乌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童年经验和现代作家的故乡书写

翟瑞青(1966—),女,山东莘县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编辑部教授,博士。


 

新社会文化史与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范式转向

刘绪才(1978—),男,山东济阳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民国时期传媒与现代学院互动机制的形成

——以报纸为中心

周维东(1979—),男,陕西白河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


 

对话性的“问—答”原型与《论语》对话性的跨文化探析

关志坤(1955—),女,辽宁沈阳人,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试论先秦文献基本词汇的判定和义类描写

——以《国语》基本词为例

陈长书(1977—),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时代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

高继文(1964—),男,山东莘县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冷漠的博弈分析

王志远(1974—),男,河南襄城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博士。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民生与法治的良性互动

王涛(1969—),男,山东茌平人,聊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韦伯官僚制思想论析

王善英(1978—),女,山东临沂人,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博士。


 

论判决性实验的有效性问题

肖德武(1962—),男,山东昌邑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抗粮”与“敛费”:咸同之际山东田赋锐减的团练因素

崔岷(1974—),男,江苏南通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博士。


 

论教学大美的实现路向

  ——老庄大美思想的教学启示

任者春(1962—),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教科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

——以物理教科书为例

高嵩 (1972),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师,博士,西南大学科学教育博士后。


“羞怯”与“羞耻”之辨析

陈英敏(1972—),女,山东莱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高峰强(1966—),男,山东临朐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艾森克人格问卷结构效度层面理论研究

赵守盈(1968—),男,贵州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及其文化意义

张新英(1979),女,山东高密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博士。


 

2012年第5


中国古代生命论美学及其当代价值

曾繁仁(1941—),男,安徽泾县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管锥编》对《春秋》“五例”的解读与阐发说起

王先霈(1939—),男,江西九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

赵宪章(1951—),男,山东莘县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世纪文论应会通中西守正创新

王岳川(1955—),男,四川安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徘徊于理论与历史之间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路径讨论之一

李春青(1955—),男,北京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史钰(1983—),女,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思潮·范式·文本

  ——对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点反思

周启超(1959—),男,安徽无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


“文学性”与“非文学性”

杨守森(1955—),男,山东高密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到哲理诗人

——20世纪20-40年代冯至诗歌创作简论

杨新刚(1970—),男,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新月派与余光中诗歌创作关系摭

吴鵾(1980—),男,江苏徐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关于“富人治村”的辩证理解及其思考

赵秀玲(1963—),女,山东蓬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的实践争议

胡薇(1976—), 女,山东临清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讲师,博士。


 

论胡绳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维轨迹

朱洪强(1974—),男,山东聊城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法律制度疑难问题的解释论研究

吴春岐(1970—),男,山东滨州人,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实物期权视角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时机分析

丁淑娟(1980—),女,江苏连云港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


 

论晚清督抚与谘议局的冲突及原因

李振武(1978— ),男,山东淄博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咸同之际保举破格及其对铨选制度的冲击

张季(1980—),男,河南太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美国《1873年林木种植法》刍议

宋云伟(1972-),女,山东威海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博士。


 

从言语的知觉运动理论到具身语义学:来自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证据

陈巍(1983—),男,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博士,浙江大学“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语言与认知中心博士后;郭本禹(1964—),男,安徽肥西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单春雷(1972—),男,安徽淮北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


 

祖父母教养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作用

孔屏(1968—),女,山东临朐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邢晓沛(1985—),女,山东莱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权福军(1962—),女,山东烟台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人性化叙事与产业发展

张智华(1963—)男,安徽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2012年第6


郭沫若“两极评价”的再思考

魏建(1958—),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沫若《<文艺论集>汇校本》补正

孟文博(1977—),男,山东巨野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文艺论集》的成书与版本衍变

蔡震(1950—),男,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


世界主义及其于当代中国的意义

王宁(1955— ),男,江苏扬州人,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论古今“会通”刍议

周波(1952—),男,山东枣庄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栖居与生态

 ——“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意蕴解读

吴承笃(1979—),男,山东曲阜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走向世界的中国新时期文学

聂茂(1970—),男,湖南祁东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


 

抗战通俗”:抗战文艺的“变格”叙事

崔瑛祜(1975—),男,韩国首尔人,韩国国立韩巴大学助教授,博士。


 

拉丁美洲反美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内容

孙若彦(1965—),女,河南巩县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义和团事件:清末反迷信的原动力

刘宏(1962—),女,天津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网络文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冲突及调适

冯永刚(1977—),男,内蒙古察右中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柯立芝繁荣时期的美国劳工职业教育研究

周余祥(1981—),男,山东潍坊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访问学者。


 

当代中国志愿精神的三维把握

万斌(1946— ),男,江西抚州人,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嵘(1969—),男,山东邹平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语言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

秦广强(1985—),男,山东聊城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博士;陈志光(1983—),男,山东淄博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成官之关键与为官之根本

     ——论“判”在唐代官吏管理制度中的作用及价值

夏婷婷(1981—),女,辽宁抚顺人,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


 

人口老龄化的区域经济效应评估

——以山东省为例

包玉香(1972—),女,山东蓬莱人,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论艺术品与艺术商品的价值

田川流(1953—),男,山东泰安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文科学报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 新闻公告 - 投稿须知 - 电子期刊 - 过刊目录 - 过刊浏览 - 论文反响 - 期刊介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2018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版权所有